找到相关内容42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何脱离苦海

    六年,若不成佛,誓不起坐,是舍睡。五欲为人难舍而能舍,非浅浅修行,所能办到。盖已多生累劫熏修,舍已成性故也。众生若有此金刚王宝剑智,斩断五欲,即可超出三界。然亦非一日之功,由看破而至做到,久久修习,...

    慈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81739898.html
  • 五种姓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矛盾

    成性,邪见极深,谤佛谤法等,表现出对佛教和正见极其反感的习惯,他就不具有成佛的现实可能性,就把他叫做一阐提(或叫无种姓)。  但种姓是有为法,是有生灭变化的,一个人不一定就永远是一阐提,极重恶业的恶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2958721.html
  • 崇安寺系何人修

    医术。师七十九岁抵洛阳,当时中国只有洛阳一座白马寺,也没有中国和尚。师想重修寺庙,但时值乱世,大愿难成。后赵皇帝石勒听说大师神通很大,就请来帮助打天下。在师的感化下,杀人成性的后赵皇帝石勒才减少杀戮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4668717.html
  • 广洽禅师舍利塔碑记

    施助。  师南渡五十余年,历任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导师、佛教总会主席,贡献社会事业,屡蒙当地政府之褒奖。师好施成性,生来自奉俭约。于贫苦大众常以岁时集资布施,以济其急。晚年病中,闻国内华中水灾严重,心急如...

    林子青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34769882.html
  • 莲池大师:关于人生的爱好

    莲池大师语录今解 人处世各有所好,亦各随所好以度日而终老,但清浊不同耳。至浊者好财①,其次好色②,其次好饮③。稍清,则或好古玩,或好琴棋,或好山水,或好吟咏④。又进之,则好读书⑤。开卷有益,诸好之中,读书为胜矣!然此犹世间法。又进之,则好读内典⑥。又进之,则好净其心⑦。好至于净其心,而世出世间之好最胜矣!渐入佳境如食蔗喻。 【注释】 ①好财:即过分地攒积钱财,悭贪成性,以致世间许多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3076204.html
  • 舍成富豪

    钱财就像毒蛇。被钱财缠住就贪婪成性,还会为钱财去作恶犯罪。他对他母亲说:“您不必等我长大,我现在就有智慧,住进‘一亿里’,让您得到很多钱,享大福。”母亲很忠厚,相信了儿子的话,就将财产权交给了他。母亲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103384875.html
  • 胡五峰的体用思想与佛教二谛思想的比较初探

    疑义〉心以成性章〉  “性也者,天地之所以上也。”〈〈知言疑义〉性无善恶章〉  “性也者,天地鬼神之奥也。”(同上)  由上可知,“性”是‘存有”(Being)的“有”,亦是天命流行之体(性体);故其是...beloning together)之体用思想  (1) “以心著性”的体用思想  胡子“知言”一书的最大特色,在于 “以心著性,尽心成性”的思想:  “天命之谓性。性,天下之大本也。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王...

    曹志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5445845.html
  • 印顺大师著:中观今论(3)

    论性相 ‘智论’卷六十七说:“是相积习成性,譬如 人嗔,日习不已,则成恶性”。我们的思想、行为,起初或善或恶,或贪或嗔,即是相。如不断的起作,久后会积习成性。等到习以成性,常人不了,每以为本 性如此。佛说众生有贪性人,嗔性人、痴性人等,这都由久久积习而成性的,并非有定善定恶的本性。‘智论’卷三十一说:“如人喜作诸恶...

    印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2044157.html
  • 中观之诸法实相

    一、约初后(远近)论性相 『智论』卷六十七说:「是相积习成性,譬如 人瞋,日习不已,则成恶性」。我们的思想、行为,起初或善或恶,或贪或瞋, 即是相。如不断的起作,久后会积习成性。等到习以成性,常人不了,每以为本 性如此。佛说众生有贪性人,瞋性人、痴性人等,这都由久久积习而成性的,并 非有定善定恶的本性。『智论』卷三十一说:「如人喜作诸恶,故名为恶性,如 集善事故名为善性,如十力经中说」──佛以种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571295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请简单谈一谈"十二缘起"。

    ,是现在已熟的果,是依存过去的行而生起的。由于过去无始以来"行"的反复,积习成性,隐然有种力量支配着行为,所以生死苦恼现象联绵不断。行又依存于(12)无明Avijjq。无明是对一切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423810700.html